2025/09/05 回到多倫多,明天正好是七月半,月亮特別的圓 Yorkminster 60號是爸爸購地自建的房子,1994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,如今只有妹妹的孩子住這兒,剛跟我說:他把好多書都拿去丟了,好可惜,我這趟本想就這些書再回顧一下的,沒機會了。 原來書房的書桌書櫃也都丟了,只留下牆壁上幾張字畫還貼在原來的位置上,提醒我那是2001年1月冬天下雪的日子,我坐在那兒敲電腦,爸爸坐在旁邊翻看報紙的景象。 把燈都打開,繞看了一下,客廳的雜物越堆越多,但媽媽種的植物依然欣欣向榮,特別是麻葉海棠生意盎然。 桃李無言,下自成蹊。

https://maps.app.goo.gl/1RGNWhpk36ezhshv7

20250905 to:張益授 在多倫多家找到以前的一把左手吉他,琴還在但歌都忘得差不多了,想要彈呂老師的「明月思情」結果落東落西,麻煩你傳一份譜的檔案給我好嗎?趁這幾天有空,想來複習一下。

2025/09/06 大妹說,學姊告訴她,安慰人的話自己都不信,所以80歲以後就不去醫院探望病人。說三妹同學林惠芬,十幾年來道別好幾次每次又都挺過來,她媽媽和姊姊每次都屈臂比手勢喊加油!但惠芬說,我就是不想要加油呀! -秀月打開電腦,新電腦竟然不用密碼也可以登入WIFI,想來想去想到去年換這部Mac時,Apple曾幫她整個記憶大挪移,可能那時就連一應的帳密都轉過來了。唉,不知道什麼時候,人的記憶也可以這樣轉過來轉過去。 -大妹說: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 但好消息是,沒有了誰人人都可以活下去。 這是老天爺的安排! -(二妹)阿綸婆婆也同住在家時,媽媽起得早,她婆婆回台灣去了,媽媽賴床不起,答說,你婆婆又不在。

2025/09/07 妹妹說你昏頭啦,爸爸這房子是1991年起造的,半年就蓋好,11/3搬進來的。距今是第35年啦。 那時台灣還沒有全民健保,父親長年為甲狀腺、關節炎所苦,來多倫多探望女兒時,醫生親戚建議他不妨申請移民,加拿大有好的健保制度,可接受治療。於是申請了退休移民、連剛退伍的弟弟也一起過來。經過兩年的治療果然慢慢康復,又可以開始打球了。 父親受日本教育跟日本人工作過,光復後又自己進修英文、國語,起初在和泰工作後來和美孚做生意直到退休,英文溝通無礙,恢復健康後加入St. Andrew的高爾夫俱樂部、又參加日僑、台僑的球隊,高高興興的多打了十幾年的球。 他曾跟我說小時候希望有一天能買上一輛自行車,沒想到不但有了車、還遠渡重洋來這兒生活,更高興的是兒孫繞膝在這兒一起學習、成長,這是他一輩子中最快樂的時光。 我們繞著社區走了一會兒,九月初的楓葉已開始變色,再過個把月就要是一大片華麗的金黃,像似人生的四季分明。 天意憐幽草,人間愛晚晴。

螢幕快照 2025-09-09 07-56-58.png

螢幕快照 2025-09-09 07-56-47.png

螢幕快照 2025-09-09 07-56-24.png

住60號爸媽房間,看到好多舊照。三妹畫爸爸帶祖母北上基隆的圖像。竟還有張我在莫斯科的照片。

2025/09/06 -屋後就是一個Yorkminster小公園,是公園所以草地樹木都由市政府來照顧,爸爸下午會坐在樹下抽煙看報,等著孫女下課,穿過公園回家。 -媽媽的體力不濟說話也沒什麼氣力了,但假牙可以咀嚼,耳力眼力也還可以,靜靜的聽著眾人說話。妹妹說她特別喜歡聽八卦,姊妹們聊得正高興時,偶而會聽到她跰出一句「啊--伊敢勿是離婚啊?」或「蛤..腰底里歐!(還在甌-還沒死啊)」大家都嚇一跳,然後笑成一團。 我吹口琴給媽媽聽,有時她會吐出幾句歌詞,有時吹完問她好不好聽,她點點頭我就問她這什麼歌,想了一下...還真的可以記得幾句呢。我選了這這幾首吹: 孤戀花 (風微微,風微微) 望春風 河邊春夢 滿山春色 四季紅 星星知我心 西北雨 (日頭照半埔) 落大雨彼一日 望你早歸 桃花過渡

2025/09/07 我有三個妹妹,天生的搞笑三人組,三妹在台灣,媽媽住二妹家正好補了她的缺,一樣天天笑聲不斷。 大妹最早移民來多倫多,接著我父母和弟弟、我們、然後二妹一家。大妹天生能幹,各家的生活瑣事多靠她關照,還擔任幾屆的銘傳校友會長。她有個本事就是知道各個Mall什麼時候的各種打折促銷活動,能記住各種物品的價格。各家的地下室、儲藏室、額外的大冰箱都供他調度。親戚朋友來回台灣的行程兼任他的物流輸送工作,人家說她太愛shopping她解釋說不是愛shopping這是她的一種therapy,是她的身心健康之道:把看醫生吃藥的錢拿來買各種東西。你們家、我們家需要什麼,到儲藏室一找就有。各種東西多是在Best Buy的時機買的,而且都是好牌子。她女兒開party臨時須要調雞尾酒的攪拌棒,二妹家微波爐突然壞了,都可以馬上拿出一個新的給他們。她說促銷時的價錢往往便宜得離譜,你就是要有眼光、有雄心、有地方可以放。每年回台灣住兩個月,去日本住一個月,日本買一堆搬去多倫多,多倫多整皮箱搬來台灣,台灣又帶一堆回加拿大,樂此不疲。 二妹說,她家經常有客人經常有party,她很會烤火雞所以我們家冰箱隨時都有一隻火雞備用,有時還有兩隻呢,你信不信。我說難怪可以當笑友會長。

我Line大妹一副字,說亂買東西須引以為戒。她收到後回我話說「觀點不夠宏觀」

螢幕快照 2025-09-09 07-26-08.png

螢幕快照 2025-09-09 07-27-13.png

大妹家和我們60號同社區。她家的院落有好多大樹,夏天時我坐這陽台喝冰啤酒看書,聽陣陣涼風在樹葉間穿梭,最愜意不過。

螢幕快照 2025-09-09 07-27-25.png

2025/09/07 父親創業時我們住在開封街的巷弄裏,民國50年夏天搬至後火車站的承德路60號,租了店面和樓上當住家。當時常有親戚來台北或探親或謀職,或考試、就醫,因為我們離火車站近,所以就成了各路親戚的臨時落腳處,我最喜歡來親友了,來了客人菜色有了點變化、還有那幾天媽媽只會狠狠瞪眼警告我而不會修理我,我是老大,通常客人都是跟我擠著睡,所以我就可以聽到許多大人談論的事。 爸爸搬來多倫多時先是跟大妹一家住,後來在社區看到有老房子要賣,而且正好就是60號,他覺得冥冥之中有安排,便毅然決定買下重蓋。爸爸年少失怙,帶著他的母親到基隆謀生,承德路60號租了六年後終於在民生東路買了人生第一間房子,當時他雖喜歡但沒能力買承德路「60號」,後來能住在這間60號,他覺得很安慰。

螢幕快照 2025-09-09 07-14-56.png

台北市承德路60號(門前還有個防空洞)

螢幕快照 2025-09-09 07-16-41.png

60 Yorkminster Rd. Toronto (Yonge Street 和401交口處,地鐵York Mill站後面)

2024年春天路過延平南路,發現老牌日本料理店麗都食堂竟搬進故居巷弄,走進一看,小時父親賃居創業兼住家(兩棟樓房夾縫中)的木頭違建,竟然時光凍結似的仍存在著。我還記得在漆黑的雨夜裡,趴在木頭窗台望著外面朦朧路燈的景象。

螢幕快照 2025-09-09 08-23-11.png

螢幕快照 2025-09-09 08-24-23.png

2025/09/08 大妹夫去世得早,大妹每早每晚都會來二妹家報到,跟媽媽「啦ㄏ一!」一下,常笑媽媽說你看你先生替你安排得多好,看加拿大政府比兒女都孝順,不但每個月發養老金給妳,還每天派阿花和瑪麗蓮陪你運動(媽媽一週有19小時長照,所以每天下午有2或3小時,菲律賓看護會來家陪他講話運動,幾年下來都變成家人一樣),幫你房間裝電梯(可直通樓下客廳-這其實是我們自己裝的),媽媽一輩子省吃儉用,所以不管什麼大家都說:花的錢是政府給的福利、還用個紅包裝著好幾百元加幣放在他外衣口袋裏。 二妹說,昨天馬麗蓮跟媽媽玩丟球時她不想動,(二妹的小兒子)祖強說:阿嬤!你要是可以丟到這個籃子,我給妳一百塊,聽到有重賞她隨手應付一下,球跳了跳還真的滾進籃子去了。紅包又多了張一百元,見錢眼開!大家又笑了她一整天。

ccc.png

bbb.png

aaa.png